輕安居 Geriatric Psychiatric Day Care Center

2024年 04月 25日
  • 放大字體
  • Default font size
  • 縮小字體
Home 失智症照護 活動安排與非藥物治療

活動安排與非藥物治療

    失智症認知功能損害情形為漸進式下降,且會造成職業或社交功能上嚴重損害。透過結構式活動安排,不僅能延緩疾病退化、減少行為精神症狀、躁動不安情緒、改善睡眠品質與提升社交互動、生活品質;對主要照顧者與專業照護人員而言,可降低照顧負荷、提升照顧士氣。
 
活動設計原則
主要分為認知治療、社交或娛樂性活動與感覺運動治療三大類。
 活動內容:需考量其認知功能、日常活動功能、生命經歷與興趣。
 活動型式:依疾病程度,輕中度可提供團體活動安排、重度則建議一對一的方式。
 輕度:建議以認知訓練為主,包括:現實介紹、懷舊治療、生命回顧、確認感治療等方式。
 中度:建議以社交或娛樂性活動,如:運動課程、遊戲、工藝製作、烹飪、園藝、戶外旅遊等、及懷舊治療為主。
 重度:建議以感覺運動治療為主,包括:安排進入多功能感官室、治療性玩偶、音樂治療等。
 活動時間:建議固定時段,早上或午休後最合適。
 輕、中度:每次持續45-60分鐘
 重度:每次10-20分鐘為原則。

非藥物治療
除藥物治療之外,藉由環境的調整(熟悉的、穩定的、有安全感的)、活動的安排、溝通方式的改變、認知訓練、懷舊療法、亮光、按摩、音樂治療、芳香療法、寵物治療、藝術治療等非藥物照顧方法,也能改善失智患者精神行為症狀。

懷舊治療
 對象:正常老人、失智症、老年慢性疾病與老年憂鬱症
以情感回憶部份大於認知訓練,並可搭配引導物,如:相片、食物、收集品、老歌、民俗活動、書籍、電影等進行
 成效:經由回憶、分享及再次評論往事,達到自我肯定與滿足,具有認知維持、改善情緒、適應外在環境、減少行為障礙所需用藥、促進溝通技巧與社交互動等治療功能。

娃娃治療
是指揹著(擬真)娃娃,擁有娃娃或照顧的行為,付出關注或與之產生互動。娃娃治療於失智症者,使他們回憶起年輕時候照顧嬰孩的情境。
 對象:重度認知功能障礙(遊走、激躁行為,日落症候
群)、年輕時有照顧小孩且是正向經驗
 時間:可一整天,或在長者症狀發作時段之前給予
 方式:先讓長者看到娃娃,確有長者對娃娃是有興趣的再將娃娃交到長者手上
 內容:反應會出現照顧的行為,如先向前傾迎接娃娃、抱娃娃、搖晃它的雙手、碰觸身體、以手掌支持嬰兒娃娃的頸部、叫喚它、為它穿衣、與它說話,將它取名為自己其中一個孩子之名等等
 成效
 抱娃娃使他們感受到被需要、有用的,提升自尊、愛人和被愛,抒發情緒。
 透過娃娃反映自己的情緒、感受,轉移他們的情緒狀態。同時他們也和一般人一樣有依附、親密關係的需求,並不會因為他們罹患失智症而消失。
 娃治療對其認知並不會有所改善,他們無法分辨娃娃是虛假的,而且會真誠希望可以照顧它們。
 降低激動、激躁行為和減少個案使用鎮靜藥物

音樂治療
運用音樂本身做媒介來改善患者情緒、促進語言溝通進而延緩病情的一種治療模式。設計音樂活動提供刺激與活動,藉簡單樂器之使用、歌詞解說等方法提供患者正向刺激,延緩疾病之退化。

藝術治療
運用教材及繪畫、拼貼、彫塑等方法與失智症者互動,提供豐富之感官刺激及自我表達機會;透過失智者陳述分享其作品,促進失智者之語言表達及成就感;在製作的過程,成員間相互協助形成良好人際互動、增進人際之滿足,參與活動動機提昇進而減緩退化。

認知訓練
運用輔助教具、日常生活器具或其他自製器材、海報等,設計認知活動,幫助失智症者動動腦、減緩認知功能退化。過程常搭配結合感官刺激、現實導向活動。認知功能障礙為失智症的主要症狀,認知訓練希望即使在疾病的影響下,長輩仍然可以藉由日常活動的重新安排,建立參與活動的習性,以保持最大可能的獨立功能並面對調適失智症帶來之困擾。
最近更新 ( 週四, 27 六月 2013 09:45 )  
Share/Save/Bookmark